太原:老幼共“托” 幸福多多
太原:老幼共“托” 幸福多多
太原:老幼共“托” 幸福多多
玉园南社区的志愿者、工作人员陪幼儿玩耍(wánshuǎ)
在滨体社区,老(lǎo)人们做手工享受快乐时光
上午(shàngwǔ)9时,74岁的(de)爷爷领着3岁的孙子,来到家门口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。孩子在托管班玩耍,老人在银发学堂听课,爷孙俩(liǎ)在同一个场地,度过快乐时光。连日来记者采访发现,多个社区通过细化功能区、完善(wánshàn)配套服务等举措,实现对老人和孩子的双重照料。
位于安宁街的玉园(yùyuán)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,常有“一老一小”同进同出。二层东侧的向日葵托管班内,在志愿者的指导下,2岁半的轩轩用黏土(niántǔ)捏出一朵花。孩子乐呵呵跑到西侧,向正在学(xué)葫芦丝的爷爷“炫耀(xuànyào)”。
轩轩还没上幼儿园,父母工作忙,日常由爷爷照看。平时除了去公园、游乐场,社区成了他们最爱来的地方。“孩子有人陪(péi)着玩,我(wǒ)跟老师学乐器,有趣又充实。”76岁的李波说,这里还有(háiyǒu)其他(qítā)同龄的小朋友和老年人,都能找到伙伴,一点也不闷。
家住安宁街89号院的(de)王大娘打开手机相册,里面有3岁孙子的绘画作品,也(yě)有自己(zìjǐ)的演出照,都是在社区(shèqū)拍的。她和孩子常一起到社区,孩子跟着志愿者读绘本、玩游戏,自己练跳舞。彼此能看到,她放心,孩子也安心。
社区书记魏群萍介绍,为破解双职工“带娃难(dàiwánán)”、老人“缺陪伴”问题,社区引入第三方资源,推出“托管(tuōguǎn)+课堂”“照料+陪伴”套餐。在这里,老人能实现老有所学、老有所乐,孩子(háizi)有人陪、有的玩。
目前,该服务辐射周边3个小区,日均服务的“一老(yīlǎo)一小”超过80人次(réncì)。
65岁的孙桂香,住在漪汾苑小区(xiǎoqū),每周四的早上,她会领着2岁的孙子去漪汾苑社区。孩子去一层的儿童之家(jiā),由志愿者带着玩耍。她到楼上(lóushàng)的乐友社,与其他老人一起练习(liànxí)戏曲。中午,老人们各自散去,她下楼带孩子回家。“孩子有人陪伴,我(wǒ)也有时间干点喜欢的事,别提多省心了。”孙桂香笑着说。
“看到这群可爱的孩子,我们感觉自己(zìjǐ)年轻多了。在这种氛围下,你说不幸福都不行。”原先(yuánxiān),到社区的多为(wèi)老年人,如今添了蹦蹦跳跳的小朋友。对于这种变化,每天去社区下棋的胡大爷觉得挺好。
社区书记贺阳表示,年轻父母要上班,把孩子交给老人看护,这个(zhègè)情况挺(tǐng)普遍的。社区给“一老一小”分别打造了活动空间,孩子玩得嗨,老人也有精力享受丰富多彩的退休(tuìxiū)生活。
上午(shàngwǔ)9时,滨体(bīntǐ)社区的儿童之家,工作人员王亚楠陪着2岁半的乐乐读绘本。此时,奶奶张萍正在不远处的活动室内认真练习书法。
70岁的张萍,这些年是家里的带娃“主力”。孙子上小学了,不用太操心。孙女还小,需要多(duō)看护。“儿子、儿媳怕我累着,想送乐乐去外面的托管机构,我不同意,舍不得。”她说:“到社区就(jiù)挺好,我俩都能找到乐子,孩子就在‘眼皮子(yǎnpízi)底下(dǐxià)’,还有工作人员、志愿者陪着,绝对(juéduì)放心。”
在滨体社区,有好几个与乐乐年龄(niánlíng)相仿的小朋友,基本天天来。他们(men)玩得来,成了好朋友。为了让孩子们不觉得枯燥,社区尽量丰富陪伴内容,比如:在图书室看一会儿(yīhuìer)绘本后,由(yóu)工作人员带着,去社区科普中心体验科技魅力,再到户外做游戏。中午,老人与孩子回家吃饭、休息,下午(xiàwǔ)还能来。
社区书记李福林表示,每天来(lái)的“老幼组合”越来越多。老人们找到了新的社交圈(shèjiāoquān),孩子们也结识了玩伴。接下来(jiēxiàlái),社区将进一步拓展服务范围,增设夜间托管、周末亲子活动等服务,让更多家庭受益。
一边(yībiān)是“老小孩”欢声笑语的(de)“拉歌”现场(xiànchǎng),一边是“小小孩”热闹非凡的游戏现场,“一老一小”其乐融融。这样的场景,在(zài)多个社区都能见到。采访中,有社区负责人这样说:“让朝阳无忧、夕阳无虑,是我们构建全龄友好社区的努力目标。”
记者 李涛 文/摄 太原(tàiyuán)晚报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